烏氏粘度計校準的原理及方法和需要用到的計量器具
烏氏粘度計是在相對測量法的基礎上設計而成的一種具有重力型的毛細管粘度計。換一句話來說,就是根據液體在毛細血管中的流出速度進一步的來測量液體的特性粘度,它與其它重力計粘度計不同的是,烏氏粘度計屬于一種懸掛液體型的一種粘度計。
烏氏粘度計的使用方法:
1、首先將烏氏粘度計取出,然后根據規定的制成一定濃度的溶液,在三號垂熔玻璃漏斗中進行過濾,去除掉初濾液。
2、取出少量的續濾液,少是7ml,然后沿著潔凈而且干燥的烏氏粘度計的管2的內壁緩緩的注入B中,然后是將粘度計垂直的固定在恒溫水浴當中,恒溫水浴的一般溫度是25攝氏度左右,不能有太大的偏差,在此同時必須使水浴的液面在球c之上,把它放置15分鐘。
3、靜止15分鐘以后,在管口1、3處都接一個乳膠管,然后將管口3的膠管夾住,在管口1處進行抽氣,使得提供的試劑的液面緩緩的升高到球c的中部以后,慢慢的打開管口3、1,順序不能顛倒,后使提供的試劑在管內下落,用秒表準確的將流出時間記錄下來。
4、重復剛剛的步驟,測定兩次,這兩次測定的值相差不得超過0.1秒,去兩次測定值的平均值為它的試液流出時間。
5、將一開始的3號垂熔玻璃漏斗濾過的溶劑進行同樣的操作,然后重復測定兩次,兩次的測定值相同的話為液體的流出時間。
烏氏粘度計的校準原理
烏氏粘度計的校準原理是用一定體積的液體,在重力作用下,流經毛細管所需要的時間,以此求得該液體的運動粘度。在校準烏氏粘度計時,通常選用已知運動粘度的液體作為標準液,得出該烏氏粘度計的粘度計常數。
公式為:C=v/t
其中C為粘度計的常數,mm2/s2,v為標準液的運動粘度,mm2/s,t為一定體積的標準液留經毛細管的時間,s。
烏氏粘度計校準的主要標準計量器具
玻璃恒溫水浴(槽):(20±0.05)℃
數字式溫度計:分度值0.01℃(必要時進行溫度修正)
標準粘度液:國標一級
電子秒表:分度值0.01s
以上設備均需按照國家計量檢定規程檢定合格。
烏氏粘度計的校準步驟
1外觀檢查。烏氏粘度計的外觀采用透明的硼硅玻璃制成,其化學性能和應力應該符合耐水1級,耐酸1級,耐堿2級,殘余應力光程差小于等于100nm/cm。毛細管內壁應光滑潔凈,不得有任何可能阻礙液體流動的異物存在。測量管、放空管和進氣管互相平行,整個毛細管必須垂直。
2標準液的選擇。每次校準至少選擇兩種不同標準的標準液,運動粘度不宜太接近,且流經時間要200s以上。
3裝入標準液。將一定體積的已知粘度的標準液吸入上儲液球中,放入恒溫水浴。注意不許有氣泡的存在,否則會減緩標準液的流動時間。對烏氏粘度計進行水平調節,恒溫時間控制在15~30min。
4開始計時。烏氏粘度計裝一種液體應至少重復計時4次,重復性應滿足JJF1059.1-2012的相關要求。一種液體流速計時完成后,應清洗其毛細管內壁,再開始裝下一種液體。整個過程中烏氏粘度計始終保持垂直靜止不動。
5根據公式計算該烏氏粘度計的常數,多種標準液體計算所得的粘度計常數取平均值作為后的校準結果。